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法天地民法典

  
  
  

  一、民法典的重要地位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颁布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人民民事权利的保护法典,分为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加上附则,共1260条,确立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等基本原则,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在民法典施行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九部民事单行法将同时废止。

  二、民法典的发展历程 

  1.1954年,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因历史原因中断; 

  2.1962年,民法制定工作再次启动,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 

  3.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我国民事立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所确立的体系与制度为民法典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4.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经讨论,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 

  5.2015年,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五家单位共同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 

  6.2016年,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 

  7.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民法典的编纂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8.ـ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民法典编纂迈出了第一步; 

  9.2019年,“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7编以及附则,共84章,1260个条文,总计10万余字。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草案; 

  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草案; 

  10.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1.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

  三、民法典的影响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2014年12月4日,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全国人大、国务院、地方人大及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等都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的宪法主题日活动。

  (学生记者 赵书睿 赵若彤 汤木子 贾萌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闻·综合
   第03版:文化·综合
   第04版:普法·综合
普法天地民法典
关于网络安全你了解多少?
传承中华文脉 搭建交流平台
于田野中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