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思缘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佳节重阳,菊花寄情,气温渐渐转凉但亲情之温却愈发升腾。重阳是落在乡间小道的瓣瓣菊花,适逢佳节倍思亲的登高望远,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乡惆怅。从安徽到辽宁求学,此种情感愈发深沉,心绪潮涌,五味杂陈。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敬老又成了其中很重要的内涵之一。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几年前的重阳节,我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一起在一张圆桌上吃着大桌饭。那还是高三,爷爷奶奶端起酒杯,我也端起橙汁站了起来, “马上就要高考了,一定不要累坏了身子,成绩固然重要,也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有不顺心的就来和爷爷奶奶说。”这种醇厚的亲情,不似瀑布轰鸣作响,却如小溪潺潺浸润心田。奶奶家后院种的柿子树,每逢秋季,满树橙黄,奶奶便不辞三四十分钟的车程也要送几个来给我尝尝,有时还会做成柿饼,我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那种美味现在仍然记忆犹新,那是小时候的味道。
如今在沈阳我也偶尔打电话回去,爷爷奶奶听到我电话很开心,似乎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常常问来问去就是:“吃的啥啊?”“冷不冷,有没有添衣服?”“上课听得懂不?”老人家不懂什么大学问,他们只关心我的健康和心情。每当听到这些话我都是鼻头一酸,却带着笑意回复着“吃得饱饱的,放心吧,一切顺利,爷爷奶奶也要注意身体!”
孝暖重阳,敬待归家。人生若四季,夕阳无限好,重阳之秋,祝天下的老人健康长寿。

